關於現金減資追溯調整的重要性
---未追溯調整的財報數字使人做出錯誤的投資決策
(註:此文的減資係針對現金減資)
股市精華導覽有一個比較特殊的資料:減資的追溯調整。除權追溯調整對投資人來說非常重要,市面上只有極少數的財務資料來源提供除權追溯調整後的歷史財務數字(流通股數、每股盈餘、每股淨值等每股數字),但減資追溯調整仍是被忽略的部份。減資就廣義而言即是除權的相反,除權使發行股數增加,但減資卻使發行股數減少。對一般投資人來說減資比除權更難搞懂。也因為減資追溯調整比除權追溯調整更為複雜繁瑣,因此我們可以很肯定地說,目前股市精華導覽是唯一能提供減資追溯調整後的上市櫃公司歷史財務數字的資訊來源。
但減資有兩種。一種是單純的減資,另一種是企業重大淨值(業務)分割後再減資。前者如晶華(2707),後者如華碩(2357)。由於企業重大淨值(業務)分割後再減資,因分割後公司淨值大減,實質上已成為與分割前不同的公司(雖然公司名字與管理團隊維持不變),因此減資追溯調整對投資決策並沒有重大價值,有時反而容易誤導,因此股市精華導覽對此種情況的減資並不做追溯調整。華碩(2357)、燦坤(2430)即是此類例子。
股市精華導覽只對單純的現金減資做追溯調整,排除企業分割、庫藏股減資。做追溯調整的財務數字與除權一樣都是與每股相關的數字,如股價、流通股數、每股盈餘、每股淨值等等。減資的資訊(減資年月、減資比例)列於底端說明欄的最後面。如下圖一。
圖一:股市精華導覽提供個股的減資資訊(此圖為鴻海(2317))
市面上不管是印刷本或各種財經股市網站,所提供的財務資料大多是未經除權追溯調整過,減資追溯調整就別指望了。這要歸因於大多數散戶投資人根本搞不清楚為何要除權追溯調整,更何況為什麼要減資追溯調整了。除權追溯調整的重要性可參看為什麼除權追溯調整的每股數字那麼關鍵這篇文章。其實除權就是股票分割,而減資就是股票反分割,因此只要真正弄清楚除權追溯調整,要了解減資追溯調整也就不難了。
最能反映出除權追溯調整重要性的當屬股價K線圖了,在為什麼除權追溯調整的每股數字那麼關鍵這篇文章了已經很詳細說明了。沒有減資追溯調整同樣也會使股價K線圖失真,進而誤導閱覽人。
我們舉個實際例子說明。圖二為號稱國內最大的收費式個股資訊與程式選股網站所顯示的鴻海(2317)股價月K線圖,藍色箭頭為2017/8月的最高價=122.5元。圖三為股市精華導覽(旗艦版)所顯示的鴻海(2317)股價月K線圖,紅色箭頭也是2017/8月,但最高價卻是153.1元。兩者同樣是2017/8月,為何最高價會不一樣?
圖二:某大收費程式選股網站的鴻海(2317)股價月K線圖
圖三:股市精華導覽經過除權減資追溯調整的鴻海(2317)股價月線圖
這是因為鴻海在2018年10月減資20%,如圖一紅色圈的標記。圖二的最高價是當月交易的原始股價(即交易所提供的資料),並未經過減資追溯調整。但因2017年的最高價(122.5元)時,投資人持有1000股股票,到2018年10月以後因減資而變成800股,當時1000股的市值為122,500元,當時的1000股等於減資後的800股,如以當時的市值122,500元計算,減資後"往回看"當時的股價應該是153.1元(=122500/800),這樣才能正確地反應股價在減資前後的長期變動趨勢。
由圖三可以看到減資當月份(2018/10)鴻海的股價經減資追溯調整後跌幅不小,顯示鴻海的減資並未受到市場青睞。如果投資人在減資前買進,那就虧大了。但這在圖二未經減資追溯調整的月K線圖無法看出來,投資人會”以為”減資前後的股價變動不大,在減資前買進的股票並未產生虧損。殊不知雖然股價在減資前後看起來變化不大,但投資人手中持股的市值卻大幅減損了。例如投資人在減資前不久以80元買進,減資後不久也回升到80元,”看起來”股價沒變化,但手中持股的市值卻由減資前的80,000元(1000股*80元)大幅降到66,000元(800股*80元+退回股本2,000元)。所以圖二未經減資追溯調整的月K線圖容易誤導投資人。
圖四:某大收費選股網站**狗的鴻海(2317)個股資料,由於沒有經過減資追溯調整,2017年以前的每股淨值、每股盈餘、每股現金股利、平均股價、股本都是誤導的。(不能說是錯誤,因原始資料是正確的)
圖五:股市精華導覽經過減資追溯調整的鴻海(2317)每股淨值、每股盈餘、每股現金股利、流通在外股數(=股本/10)
由此可見除權/減資追溯調整是非常重要的,沒有經過除權/減資追溯調整的財務數字或K線圖都是誤導的,如果投資人用這些沒有經過除權/減資調整的資訊來做投資參考,就會做出錯誤的投資決策。
股市精華導覽本著提供正確且有用的投資資訊的初衷,不斷提高資訊品質,希望能協助投資人做出更好的投資選股決策。